关于恒耀平台

53年3月安子文私拟政治局名单引发初评元帅名单的变动

         发布日期:2024-08-26 10:14    点击次数:162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军在上半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实施军衔制度的准备工作,拟于当年7月份实行军衔制与薪金制。1953年1月20日,总干部部发出《关于军衔鉴定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军干部的军衔鉴定一律于3月底前完成。根据指示规定,军委委员级以上干部的军衔由中央军委直接负责评定。为此,关于大军区以上军官的军衔鉴定,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根据军委意图,于1953年3月初拟定了一个16人元帅草案,其中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军衔拟评为大元帅,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林彪、高岗6位军委副主席与7位大军区正职领导人(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以及2位军委委员(张云逸、粟裕)共计15人的军衔拟评为元帅。16人元帅草案拟定后,罗荣桓上报元帅草案交军委进行讨论与评定。无独有偶,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同年3月,在罗荣桓草拟初评元帅名单上报中央与军委后,安子文也根据少奇同志授意,但未经政治局同意,擅自拟定了一份政治局委员名单和各部委分工名单呈报毛主席。二份名单的先后出笼与事后安子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使得元帅人选的评定扑朔迷离,原列入元帅草案拟评元帅候选人之一的少奇同志在军委讨论元帅人选时,第一时间主动退出了元帅评定,使得军委在讨论元帅人选名单后删除了少奇同志的名字,元帅人选(不含大元帅)由原来的15人减至14人。本文将专门详解安子文私拟政治局委员名单后对元帅人选的变动,现详解如下:

一,1953年3月初,根据军委意图,罗荣桓草拟初评元帅名单呈报中央军委讨论

1953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军衔鉴定指示后,全军军衔鉴定工作于当年2月初全面展开,并于3月底以前全军军官基本完成了军衔鉴定。大军区以上干部的军衔鉴定由中央军委直接负责。经中央军委初步讨论,军委副主席与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以及各大军区司令员的军衔一般初评为元帅人选。根据军委意图,罗荣桓拟定出一个16人初评元帅草案上报中央军委,除毛主席的大元帅拟定军衔外,刘少奇、周恩来、叶剑英与12位高级将领的军衔拟定为元帅。

二,1953年3月,刘少奇起草了一份中央各部领导人名单,紧接着,安子文又私拟了一份政治局委员与各部委分工名单

1953年初,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曾计划仿效苏联实行部长会议体制,为此,1953年3月初,主持党务工作的少奇同志起草了一份中央各部领导人名单,但遭到了高岗等人的反对未获通过。不久,安子文根据少奇同志的授意,但未经中央政治部同意,私自拟定了一份政治局委员名单与各部委分工名单呈报毛主席。在安子文私拟的19位政治局委员中,除了12位七届政治局委员外,新增7人中有薄一波、邓子恢、刘澜涛、李富春、饶漱石,但却无中南局第一书记林彪。安子文私拟的"有薄无林"政治局委员名单,经毛主席传阅高岗,高岗又私自透露给陈云、林彪和罗荣桓,引发军方将领的大为不满。

三,1953年4月,军委召开会议讨论元帅人选,刘少奇主动提出不参加军队评衔,军委讨论从元帅草案中删除了刘少奇

罗荣桓草拟的16人元帅名单上报军委后,1953年4月,中央军委召开会议,讨论初评元帅人选,受安子文私拟政治局委员名单的风波,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少奇以负责党务、在军委无具体分工为由,主动申请不参加军队评衔工作。中央军委采纳了他的意见,初评元帅草案名单中删除了刘少奇,拟评元帅人选由原15人减为14人。军委一致通过大元帅1人、元帅14人拟评方案后,将15人拟评元帅名单上报中央书记处讨论,决定最终的元帅人选。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恒耀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