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恒耀平台

马远 《对月图》:邀月共饮,古今同观

         发布日期:2024-09-02 13:15    点击次数:146

图片

宋 马远 《对月图》立轴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诗与画之间,有时候会有一些奇妙的相合。以前我不关注国画,自从发文章配图不能在网上随便找图了,就开始配一些古画的图片,想这样就不会有什么版权问题吧,一来二去,喜欢上了国画,写书法很久了,有时候尝试画一画,还有模有样,对于国画的亲近感又加深了了一层。有兴致了,鉴赏一幅国画,在了解画家的时代、个人经历、朋友圈的过程中,那积累的文史哲的知识也用上了,于是乎,水到渠成,写了一些国画相关的文章,越是探索越是感兴趣,文史哲、诗书画,这些不分家啊,可一体同观。这也是我今年开始写一些国画鉴赏相关的文章,特别是沈周系列,写了52篇,兼带着明四家都写了一点点,历史各个朝代的生活图卷也徐徐展开,历史的细节也变得清晰明了一些了。正如李白所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今共此一明月,月还是那个月吗?是,也不是。古画流传至今,损毁,临摹,乃至于造假,今天看到的古画,大部分不是原画了,但是呢,山水草木的气象、意境,文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境遇、生命追求,犹如那一轮明月,始终悬挂在虚空,阴晴圆缺,皎然明然,可以一观也。这幅马远 《对月图》,大概率不是原图了。《对月图》的意境高简而幽邃,发人深思。画面虽静谧,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雅与孤高。画面上半部,危峰挺立,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下半部,高人举杯邀月,童子侍立其旁,人物形象简练而写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世界。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画家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向往。今天在书院的夏令营,我们学了这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这幅画的意境也是正好相应。

图片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秋日傍晚山居图景。诗中通过“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淡泊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展现了山林的清幽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马远的《对月图》同样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简洁而富有力度的笔触,描绘了高山、松树、清泉以及月下独酌的高人形象。画面虽未直接展示全貌,但通过留白和景物的精心布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与王维诗中的“空山”相呼应,都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王维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物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通过“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动态描写,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马远在《对月图》中则更加注重笔墨的简练与意境的营造。他通过侧笔直刷的皴法,勾勒出山峰的奇伟与松树的挺拔;同时,以留白表现月光下的清幽与朦胧。画面中的清泉虽未直接画出水流,但通过石块的布局和光影效果,暗示了清泉的存在与流动。这种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描绘方式,与王维诗中的“诗中有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对月图》中的山水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绘和独特表现上。马远以笔线粗重有力、树石皴法侧笔直刷的特点,塑造出了一幅既雄浑又秀美的山水画卷。山峰奇伟,峭壁间古松摧劲,向外伸展,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同时,画家通过“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的布景手法,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这种对山水精神的表达,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整幅画,我们能感受到那种空灵,一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的意境。

图片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月图》中的高人举杯邀月、童子侍立其旁的场景,与道家思想中的隐逸情怀相契合。他身处崇山峻岭之间,举杯邀月,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美好。马远作为南宋画院的职业画师,是南宋马家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该画派以山水画最为出色,其画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马远的山水画师承李唐,但在构图和表现力、手法上都有新的创造。他善于以部分表现整体,画面简略而意境深远;同时,他的山水画下笔方折劲峭、多作斧劈皴、水墨苍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马远的山水画常常以简洁的构图和深远的意境取胜,他善于通过留白和景物的精心布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隐逸氛围。如他的代表作《踏歌图》、《水图》等,都体现了这种风格特点。

图片

在人物画方面,马远也常常描绘隐士、高士等形象,这些人物往往置身于山水之间,或抚琴、或读书、或举杯邀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南宋时期,国家偏安一隅,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产生了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念头。马远作为这一时期的画家,自然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

图片

王维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山居秋日的宁静与美好,寄托了自己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同时,诗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使春芳已逝,只要心中有山水,有自然之美,便可留连忘返,不必为世俗的繁华所累。马远的《对月图》则更多地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隐逸情怀和超脱精神。画面中的高人举杯邀月,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仿佛已经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纷扰。这种超然物外的姿态,与王维诗中的隐逸情感相呼应,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之道的深刻领悟。一起观画,赏月,共饮,美好的事物,古今同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恒耀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